返回 首页新闻动态产品百科 莫让广告垃圾箱分类功能成摆设

莫让广告垃圾箱分类功能成摆设

发布时间:2016-03-30
浏览次数:5494 次
信息来自:本站

近年来,南京不少街道和小区放置了环保分类垃圾箱,用于分类回收垃圾。但小编近日走访发现,不少分类垃圾箱形同虚设,市民垃圾分类意识仍然缺乏。

市民扔垃圾习惯随手一丢

昨日上午,在秦淮区一小区内,小编看到物业摆放的3个垃圾箱,分别为“可回收垃圾”“其他垃圾”和“厨余垃圾”。3个垃圾箱内装的垃圾都差不多,没有发现明显差异。在“可回收垃圾箱”内,小编发现里面除了一些可回收的塑料瓶和易拉罐以外,还有一些塑料袋和果皮等。

在“厨余垃圾”箱内,同样也有纸皮和塑料瓶等垃圾。更靠近道路的“可回收垃圾箱”里装的垃圾比里侧两个垃圾箱都满。“很少有居民会把垃圾分类好,按提示 投放。”居民刘先生表示,虽然分类垃圾箱投入使用已经有几年了,但很少有居民会按要求投放,哪个垃圾箱比较空就把垃圾丢哪里。

在中山西路,小编看到,每隔100米左右就放置着一个分类回收箱,分别为“可回收”“不可回收”和“投烟处”,但小编驻足观察20分钟,发现部分行人扔手中垃圾时,都没 有注意箱子的分类,而是随手丢弃。“分不清哪个是回收的,哪个是不回收的,就随便扔了。”一名市民说。

2012年的时候江苏常州在分类垃圾桶上投入200对作为垃圾箱分类的试点、几年过去了、效果如何呢?大家都很想知道、当初的分类垃圾箱是否真正意义上改善了环境卫生呢?垃圾分类是否也有市民分类意识差别的因素在里面呢?

很多分类垃圾箱、由于市民素质不高、垃圾并没有分类、还是当成普通垃圾箱在使用、*后四色的垃圾箱、变成了两色垃圾箱、当初安装的时候、市民都称赞这是一项惠民的工程、很多都成为了摆设、让人心里不舒服。

不少垃圾箱都作为普通垃圾箱在是使用、也是垃圾箱*难分开的表现、很多人说市民素质有问题、但凡是*主要的原因还出现在垃圾箱本身、不是只有分类才是有效的。

垃圾箱源头、有很多意识相对较差的市民、会将垃圾箱混合放进去、就和普通垃圾箱一样、而且完全靠市民自觉地实行的。

垃圾分类后、清洁车会及时运走、如果是可以回收的垃圾肯定会及时进行回收、但是不能回收的垃圾就会处理掉。

垃圾箱的分了一定要从潜意识上标注清楚、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、分类摆放清楚、这是市民的素质问题、一个好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去创造的、而且不会对垃圾分类造成影响。

缺法规缺意识缺资金是主因

据了解,从2009年开始,我市在几个条件较成熟的小区先行试点,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置。“大部分小区都流于形式,因为种种原因而流产。”市环境卫生管理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,目前我市垃圾分类进展并不理想。

看似简单的垃圾分类,为何实行起来困难重重?业内人士表示,缺法规、缺意识、缺资金是主要原因。

“目前我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尚未立法,相关部门职责不明。”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,由于职权有限,很多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,只能协调,不能靠行政命令,因此在执行过程中,遇到很多阻力和困难。

其次,市民缺乏相应的环保意识,也让垃圾分类困难重重。“虽然有关部门做了不少宣传工作,但效果并不明显。”该负责人表示,目前我市垃圾分类的氛围不够浓厚,市民环保意识不够强,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也不高。

此外,资金缺乏也让垃圾分类的推广困难重重。“我市垃圾分类的专项费用由各区自行解决,但各区又没有安排经费年度预算,从而影响试点工作开展。”该负责人表示,要解决经费问题,就要学习杭州、广州等地的做法,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经费由市、区共同承担。

垃圾分类意识须长期养成

“推广、实现垃圾分类,*重要的是提高市民的意识。”垃圾分类需要一个长期、系统的过程,实现垃圾分类要从理念 抓起,让市民理解为什么要分类、怎样分类,提升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水平,从而鼓励市民垃圾分类的行为。“可以让志愿者到小区内,引导市民进行垃圾分类。”

“推行垃圾分类,还要完善垃圾处理终端,不要将收集来的垃圾分类混合处理,这样等于做无用功。”谢教授表示,**应该加强相关设施投入和收集终端的处理设施配置,让市民看到垃圾分类的决心和成效。生产厂商在生产时,可以标注所属的垃圾类型,让市民有更好的判断。

市环卫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则希望尽快立法,出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条例,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,按职能分工落实责任,齐抓共管。

金视界广告设备,开启智慧城市美好未来。
客服热线:0527-808-73778